很多耳聋的患者都不知道该如何提高听力水平,其实对于先天性耳聋或者老年性耳聋的患者来说,使用医疗器械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目前耳聋患者经常使用的两种医疗器械就是人工耳蜗和助听器。但是很多耳聋患者并不了解这两者的区别。
人工耳蜗是为重度、极重度或全聋患者的听力康复而设计的高科技人工听觉替代器官,也是目前各类人工感觉替代器官中唯一进行大规模临床应用的产品。它完全替代受损的内耳毛细胞,将外界声音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绕过坏死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螺旋神经节细胞。
外界声音由麦克风接收后送到言语处理器,通过编码处理将言语信号变成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电信号,再由发射线圈感应到植入体内的接收器,收到信号解码后通过刺激电极产生含有声学信息的微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强制听觉神经放电同步化,将声音信息传达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使患者产生并恢复听觉。
人工耳蜗是为重度以上听损人士设计,替代耳蜗毛细胞,绕过了毛细胞的传导路径,收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刺激听神经和大脑。
人工耳蜗分为植入体和体外机两部分。植入体的发挥作用的方式是通过做手术把刺激电极植入耳蜗内,替代毛细胞转化声音信号的功能,从而刺激听神经。
植入体结构如图,大圆圈是接收线圈,小圆圈是磁铁,方块是芯片盒,两根线是电极。
体外机如图。外表类似耳背式的助听器,它的结构包括传输线圈、言语处理器以及麦克风。
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它将一个微弱的声音放大到适应人耳需要的强度。人耳对频率为300~3000赫兹的话语反应是最佳的,助听器对声音敏感的频率与此对应。并且助听器对过高的音频与音量均有滤过作用,阻止声输出过高而引起不适。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不但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且可避免听神经废用性萎缩。
人工耳蜗的原理和效果与助听器有本质的区别,助听器只能把声音放大,但声音变大并不等于变清晰。人工耳蜗并不是单纯把声音放大,还将声音绕过耳蜗的受损部位,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因此,病人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还能理解声音的内容。
两者除了原理不同以外,适用的人群也有所不同:
人工耳蜗一般适用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蜗性听力损失。对于语前聋患者最佳植入年龄为12个月至3岁,因为儿童若因先天性耳聋听不到任何声音,就会影响学说话的能力,容易从一个聋人变为一个”聋哑人“。如果在3岁之前植入人工耳蜗,并辅助适当的语言训练,大部分聋儿基本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助听器的适用人群较广,如听力受损的老年人、聋哑人群、双侧或单侧耳聋人群等。通过配戴助听器,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的残余听力。尤其是双耳都有耳聋症状的人,通过双耳选配助听器,助听器清楚饱满自然的音质,能够避免听力剥夺,防止一侧言语分辨率下降和听力衰退;其次,双耳选配更容易定位声音,有利于抑制耳鸣,缩短助听器适应期。
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但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后需注意避免强磁场靠近头部,特别是人工耳蜗植入体周围。强磁场包括大的磁铁、磁疗机、磁共振检查等。